3月2日,蘇州召開元和塘古窯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。經專家初步認定,元和塘古窯遺址系南宋“平江官窯”的所在地。這是這是蘇州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,也是蘇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,對蘇州“江南文化”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。
元和塘古窯遺址發掘現場,考古專家在聽取介紹,了解考古發掘情況。姑蘇晚報 圖
元和塘古窯遺址位于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,目前已進入第四發掘階段,被認為是蘇州已發現古窯遺存中分布范圍最廣、延續時間最長、數量最多、面積最廣、保存最完整、等級最高的窯業遺存。
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員、元和塘古窯遺址發掘項目領隊劉芳芳介紹稱,元和塘古窯出土遺物以燒造變形或殘破的器物為主,器形主要有盆、燈盞、撲滿、缽、甑等。此前,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對相關器物進行初步整理時發現,其中一批早于明代的陶器,器身點綴的鳳紋、夔龍紋、云雷紋等紋飾,呈現出明顯的青銅器風格,另有若干件黑陶器,是高檔的陶禮器,很可能是皇室祭祀所用。
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光堯分析稱,根據文獻證據,元和塘古窯址出土陶器符合南宋《中興禮書》關于“平江官窯”的論述,并且對照官方燒造禮器的圖冊——《宣和博古圖》及《三禮圖》,也能找到對應的器物。
澎湃新聞(www.thepaper.cn)從蘇州市文旅局獲悉,“平江官窯”所在地之謎一直是陶瓷考古領域懸而未決的難題。據南宋《中興禮書》記載,紹興十三年,宋高宗趙構舉行郊祭,祭祀所用的一批陶瓷器交由“平江府燒變”。由此,學界開始尋找承擔此次燒造的“平江官窯”所在地,多年來一直未果。南宋時期的平江府即今天的蘇州。
宋代是我國陶瓷業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。地理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瓷業發達,既是瓷器生產中心,又是瓷器消費市場和銷售集散地?!捌浇俑G”所在地的確認,也證明了蘇州工匠制陶水平在南宋時就已經相當精湛。接下來,相關部門還將持續對元和塘古窯遺址出土文物進行研究,為“平江官窯”的內涵提供更多線索。